推荐文章
居住中的民间传统文化
俗话说:安居乐业。 这句话道出了安适的居住环境对于人们建...
来源:未知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3-08-20 10:55【字号:大 中 小】点击: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
这句话道出了吃饭与穿衣是人世间谁也离不开的物质生活基础。
衣、食、住、行,是保障人类社会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衣列首位,可见穿衣的重要。服饰,是在穿衣的基础上对自身进行符合社会风俗习惯的打扮,是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所特有的生活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主体民族,汉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崇尚礼制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服饰载礼的审美特点,服饰文化风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久性和传承性。本节仅从衣着风俗、衣着装饰、人体修饰和具有装饰作用的佩件四个方面,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简要介绍。
1.衣着风俗
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
这句话道出了老百姓朴素的生活态度。
衣着的作用首先是保护身体,同时显示出装饰的因素,而绝不单纯是为了装饰身体。衣着风俗主要是指人们所穿上衣、下衣、鞋袜,以及所戴帽子、头巾等在各种社会生活事象中形成的习惯,能够体现出不同服饰风俗的主要特点。在衣着风俗中,上衣和下衣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鞋、袜、帽子、头巾等是一些附属性的着装。像鞋帽之类仅在北方高寒地区别具一格,而在其他地区就不怎么显得重要了。特别是在广大的南方地区,由于气候环境,男女长年打赤脚是常事,多数也没有戴帽子和戴头巾的习惯,所以不具备典型性。由于汉族在历史上对礼制的重视,赋予了作为实用的衣着以丰富多彩的文化表征。
中国自周代以来,强调以礼治国。所以,衣着从周代开始日趋复杂。在民间,日常生活着便装,过节出门着新装,参加庆典着盛装,发丧出殡着丧服等等。各行各业的衣着服饰,也都有自身的特殊标志或样式。尤其是在人生必经的四大礼仪——出生、成年、婚庆、丧葬礼仪上所穿着的专用服装独具传统文化特色:当婴儿出生过百日的时候,家里人要向街坊乡邻送礼,一来是为了庆祝孩子出生百天,二来是为了向大家讨寻碎布头给孩子缝制“百家衣”。百,在民间有多、完整、网满的文化涵义。家长给婴儿穿“百家衣”寄托着祝福孩子“长命百岁”的美好意愿。当孩子长大成年时,要举行“成年礼”。男子的成年礼叫“加冠”。“冠”是穿礼服所戴的一种帽子,加冠之后就表示该男子从此正式成为社会一员,要接受并承担责任和义务。因此,一经施以冠礼,则在正式场合必须穿着冠服,否则就会被视为失礼。女子的成年礼叫“加笄(ji)”。“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当女子把头发盘到头顶用缅包住插笄固定,即加笄之后,就表示该女子已经成人,并可择偶婚配。在婚礼的庆典仪式上,结婚礼服是诸多礼仪着装中最为华丽的一种。汉族新娘出嫁时,不论家中贫富,都要穿上大红棉衣棉裤,系红裤带,再穿上云肩霞帔和红色礼裙。有条件的头上戴凤冠,挂耳坠,一般的是蒙红盖头。红色,代表着血液对生命的至关重要性。古时候,结婚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繁衍子孙,所以新娘的服装里里外外都离不开红色。即使是三伏天,新娘照旧要穿起大红棉衣裤,霞帔凤冠红盖头,样样齐全。穿红,象征着生命活力旺盛,同时喜庆吉祥;穿棉衣裳,层厚意味着婚后生活富足、家道殷实。
汉族新郎迎娶新娘时,常以长袍、马褂、呢子礼帽为礼服,具有装饰和礼仪的双重作用。当人亡故后,在丧葬活动中,丧服是特定的丧葬礼仪着装。丧服,是丧礼中亲属们根据与死者的亲缘关系所穿着的不同等次的服饰。古代丧服有五个等次: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民间称为“五服”。今人所云“披麻戴孝”的装束就是斩衰,即不缉边的粗麻布衣。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一种,是孝子为亡故的父母所服。丧服的五服等次,规定了每个具体的人在宗族系统中的地位,同时也是辨识家族亲疏关系的标志。在汉族悠久的历史演进中,不同时期对衣着的追求和规定不尽相同,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创新性。但无论怎样变换,衣着自我装扮美化的功能都必须是从属于“礼”的需要。同时,衣装也不仅是一个御寒保暖的问题,还包括了教化涵养的问题。
在民间的日常衣着中,服装基本上是采用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两种形制交相使用的,从外观上给人一种简朴的感觉,实用、便捷。同时也是历史上相对稳定的衣着定制。其穿着的最大特色在于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即一年四季分别穿戴什么都成套成俗、变换有致,很少易动。通常是冬穿棉衣、夏穿单衣、春秋穿夹衣。在现实生活中,民众对不同季节穿什么衣服已经习以为常,不太理会这个因素所起的作用。但是,一旦违反了这种习惯而出现冬夏颠倒穿衣的异常,便马上会显示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反常规状态,引起人们对其违反习俗的原因进行关注、查找,设法使其回复到常规状态中来。汉民族生活的地域分布非常广泛,由此也可以看出季节因素对衣着习俗的形成有制约作用。到了清代,男子的典型衣装是长袍马褂。长袍是汉族传统服装,是一种将上衣下裳联结为一体的式样(今天一些说唱艺人还在演出时穿用)。马褂原名叫得胜服,是清初营兵所用服制,后来逐渐成为普通人穿用的便服。长袍是大襟式,马褂是对襟式。相对于长袍而言,马褂的款式显得稍多一些,有长袖的、短袖的、宽袖的、窄袖的等,都为平袖口。(马蹄袖是满族传统服装的代表性特征。)除对襟马褂外,还有大襟、琵琶襟等式样。
上一篇:饮食中的民间传统文化
下一篇:居住中的民间传统文化
俗话说:安居乐业。 这句话道出了安适的居住环境对于人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