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人美版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3 17:09【字号:大 中 小】点击:
课题
|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
课时
|
1
|
总课时数
|
1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形态各异的数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认识兵马俑是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塑、玉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是中国古代雕塑使上的奇迹,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珍贵文化遗产。
能力目标: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注重刻画细节、注重表现心里、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
|||||||
教学重点
|
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
|||||||
教学难点
|
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
|||||||
教学
方法
|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
|||||||
教学
用具
|
教学课件
|
|||||||
板
书
设
计
|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一、欣赏讨论
二、比较分析
三、欣赏小结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
课 前
准 备
|
检查多媒体设备和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
查找历史资料,了解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过及秦朝的社会风俗。
|
学生自己动手积累资料,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
导 入
新 课
|
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和查找资料,同学们对秦始皇的生平了解比较清楚,这位有“千古一帝”之称的君王,为了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下令大兴土木。下面请一位同学说说秦始皇在位时修建的最著名的工程有哪些?
(演示秦始皇画像)
骊山墓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兵马俑就是陵墓的陪葬品。(演示兵马俑全景图)
同学们想一想,兵马俑作为雕塑作品,它与普通的雕塑作品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对,兵马俑不仅是雕塑作品,而且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只有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才能看到它的真品,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珍贵在于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下面我们就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来欣赏兵马俑。
|
相互交流后回答:阿房宫和骊山墓。
互相交流后回答:兵马俑不仅是美术作品,而且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
学生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知识中寻找结合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兵马俑与一般美术作品的不同在于它所蕴藏的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
|||||
讨 论
欣 赏
|
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名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的讲解员,你将如何为参观者介绍这些了不起的杰作呢?
在不同小组间巡视,解答疑难。
刚才大家分组对不同身份的兵马俑进行研究、讨论,现在请小组代表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介绍。(演示不同身份的兵马俑图片)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照片,然后请同学们说说看了这些照片之后,最让你赞叹的是什么?(演示兵马俑局部图片:发髻、面孔)
大家从这几组照片可以看出兵马俑在人物雕刻方面的突出特点是细腻精美、栩栩如生。不同身份的兵马俑,不仅发髻样式不同,而且面孔表情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千人千面,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且表明:兵马俑将中国古代写实主义艺术传统推向高峰。
|
每个学习小组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认领本组的学习任务,并开始研讨和编写讲解词。
一小组:概况介绍(位置、发掘过程)
二小组: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正面和秦始皇陵
三小组:将军俑、代管铠甲俑、戴冠袍俑半身像
四小组:戴铠甲武士俑、铠甲军吏俑、跪射用时俑
五小组:秦始皇陵铜质车马和铜俑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对图片概括介绍、艺术特点、自己的感受。
观看思考后回答。
|
角色扮演试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扮演讲解员,编写解说词,培养学生信息处以能力。教师应该应引导学生筛选有效信息,从历史和艺术两个层面对兵马俑进行解释、说明。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创造条件,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局部---整体的逻辑顺序认识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概括 、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
|
|||||
知 识
迁 移
|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首先进行纵向比较:将秦俑与汉俑作对比,找出秦汉雕塑手法的区别;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将秦俑与古希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像作比较,进一步领悟兵马俑的艺术特色。(演示秦百戏俑和汉代的百戏俑及“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像)
兵马俑高超的雕塑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一部鲜活生动的古代兵阵,也显示了秦朝的赫赫军威。大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想一想:秦朝的军威在哪些方面得到体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
|
欣赏,讨论,回答。
观察,思考,回答。
|
通过比较欣赏,实现知识的迁移,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兵马俑艺术特点的认识,而且能够使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丰富的内涵及高超的表现技巧。美术欣赏不仅仅停留在技巧的掌握,必须进一步探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对社会文明的独特贡献。
|
|||||
欣 赏
小 结
|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对学生解释不够清楚的地方进行补充说明。
|
|
|
|||||
设 计制 作
|
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而且是世界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兵马俑,我们能做些什么?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样式,设计制作一件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小作品,然后我们将举办一个展览会,展示出同学们的作品。
|
学生答:用兵马俑的形象制作小型的仿制品,设计信封、邮票、明信片、台历、书籍封面等。
学生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展构思,创作自己的作品。
|
欣赏是为了提升创作的水平,美术课程本身就具有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特点。
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做”中体验、探究、发现问题,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
课 外拓 展
|
组织学生作品展览会,还可以“如何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为题举行演讲比赛。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学生组成评审小组,对所展作品进行评比。
|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即是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