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第7课 重复的魔力01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1:1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苏少版美术教材第十四册第7课《重复的魔力》,属于工艺设计中平面构成基础教学。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常见、最简单的构成表现方法,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相对容易接受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从生活中的重复形和重复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重复的要素和重复的形式(对称的重复、渐变重复和分解重复)。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重复构成的要素和构成形式,了解重复构成在生活、生产等领域里的广泛应用。
2.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方法,能利用折纸滴彩等简单易行的方法创造有趣的重复图形。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体验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重复的变化规律,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基本形构成重复的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重复的变化规律,设计有新意。
四、教学方法:自主、讨论、探究、合作。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材料等。
学具准备:实物材料、笔、纸、颜料、圆规、尺。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视频《千手观音》,让学生欣赏,提问学生观看后有什么感受。揭示本课的学习课题和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内容:
1.引导阶段:
①赏:自然中的重复现象。
②说: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③找:校园中的重复现象
④思:我们找到的重复现象,是否还是自然现象?
总结:自然界→重复→寻找规律→重复构成设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运用,欣赏重复构成整齐、有序的美感,领悟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的哲理。
2.探究阶段:
①盒不锈钢球中引出重复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单元形与骨格。
②试一试:找出重复构成作品中的基本形和骨骼,比较感受骨格线藏与露的不同视觉效果。
③基本形的设计方法:教师示范基本形的三种设计方法。
④小试牛刀: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实物材料(例如一盒回形针、一盒图钉、一包螺丝、一把红辣椒等),构想三至四种不同的重复构成方案。
⑤渐变重复:通过欣赏渐变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渐变重复的基本规律。
⑥对称重复:通过欣赏对称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对称重复的设计方法。
⑦分解重复:通过欣赏分解重复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发现对称重复的基本规律和创意点。
⑧重复构成应用实例欣赏。
3.实践阶段: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重复构成练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将构成作品进行再次构想,使之成为某一主题艺术作品的主画面。
4.评价阶段:学生展示作品,自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
(三)拓展延伸:欣赏《阅兵式》提升民族自豪感
上一篇:第7课 重复的魔力02
下一篇:第6课 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