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第6课 线的魅力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1:1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第6课线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传统中国工笔绘画的感悟与欣赏,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形态的线会产生多种多样的艺术魁力,并从中获得新知,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目的同惯。
(2)通过学习线造型这种艺术语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指导学生用线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3)学生通过查阅古代壁画、绘画的资料,课上交流收集到约有关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画家传奇等,养成崇尚文明、传承文明的良好学习态度。
【学习内容】
了解线造型,通过欣赏与探究,初步掌握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并在临摹、写生中培养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取舍概括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A、了解线的韵律,线造型的基本方法。
B、研究学门中国历代画家对线的精妙的创造,学习他们用丰富多彩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形态的线产生的不同感觉和艺术效果。并学会用线的多种表现技法表达思想情感,丰富造型手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教师准备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绘画、图片资料和本人的线造型(线描)作品或范画。(教师制作一个多媒体欣赏课件,用来辅助教学。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机。)
学具:学生准备好绘画工具,查阅并收集一些中国古代工笔画作品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游戏导人。
教师提问:自然界以及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线?你们有没有留意线的存在呢?线有哪些形态?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抢答。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条线的形态,学生分组抢答生活中与老师画的线相像的物体或场景。同时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影像给学生提供解答问题的资料,让学生抢答。教师适时评价学生抢答的热情、反应的速度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结论:线存在于自然和生活中,又经过艺术的发现与提炼。
(2)线的魁力。
不同的线条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能启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如:水平线能使人产生开阔感、宁静感(平静的湖面),垂直线能使人产生高耸感、庄严感(古典教堂).曲线能使人产生动感、旋转感(弧形楼梯倾斜线能使人产生向上感、飞跃感(江阴大桥)-射线具有方向感和前进感(冲浪运动),虚线具有不稳定感和闪烁感;粗细不同的线可以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描写),线能表达人的情盛,线在艺术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魁力。
(3)欣赏与讨论。
中国画的线尤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形武。展示元代山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唐代著名画家韩泥的《五牛图》以及明代画家陈洪缓的《水游叶子》(选页)禾敦煌壁画等。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相关的问题,比一比各小组之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问题一:在欣赏永乐宫壁画和《水游叶子》的线造型后,分析这两者的笔法有何不同?各有何艺术魁力?
问题二:在欣赏《五牛图》后,请分析一下画家是怎样用线来表现牛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线在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上起了哪些作用?
(4)惑受与发现。
通过感受与学习,学生可从观察分析人手,尝试用线插的方法选择临摹《五牛图》中的任意一头牛。
(5)自评与互评。 进行作品展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和总结。
第二课时
【回顾与体验】
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展示《朝元图》、《水游叶子》以及教师自己的线描作品。最好再选择几张教师早期学画的线描习作,回顾自己学习绘画的历程,说明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完美的这一过程,举例名家、名师的成长也是这样不断攀登克服困难登上艺术高峰的。再通过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勇于探索并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月绘画的兴趣与热情。
【实践与探索】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门热情选择临摹、写生。临摹的学生可选择临摹 《水游叶子》中的水游人物;选择写生的学生可请同学、朋友做模特,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和观察写生的对象,弄清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写生时眼、手、脑要并用。先确定人的大体轮廓比例。
第二,始终强调整体,逐步深人地表现局部,用笔要果断,画时要轻松。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线造型要有变化,要有快慢缓急、情细长短、虚实疏密、曲直起伏等不同的变化。同样,绘画工具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但整体上用线不可琐碎。注意不同质感的物体,线条的方法也不同。
第四,要运用美术的观察方法,对写生的对象恰当地筛选取舍,并运用线条的造型手段加以表现,才能使画面更鲜明、简括充满个性,独具艺术的魁力。
上一篇:第7课 重复的魔力01
下一篇:第5课 我们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