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人美版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3 17:1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
教学内容与目标
1. 应知: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作用,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
应会:掌握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能够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方式进行色彩搭配设计。
2. 通过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增加文化修养。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艺术实践,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分析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
难点:如何运用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进行设计。
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包括丰富、典型、多种风格的传统色彩搭配的图片等。
学具:视条件可以利用电脑、绘画工具等,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实物等)。
设计一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师生互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各种教学条件教学。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设问:
(1)你最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2)你喜欢哪些画面的色彩搭配?
(3)你觉得传统的色彩搭配有哪些类型?
播放课件,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多种风格的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画面、实物等。
组织学生欣赏、讨论、分析。
|
欣赏图片,自由讨论、分析后回答问题。
|
通过大量图片欣赏,引起学生对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兴趣。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了解传统色彩搭配中常用的色彩搭配有哪些。
|
根据学校条件,教师可选择:(1)展示学生带来的资料;(2)欣赏和分析课本上的范例;(3)演示课件;(4)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作品等方式。
|
(1)学生展示和讲述带来的资料;(2)学生分析课本上的范例;(3)师生共同赏析课件中的作品;(4)欣赏同学作品。
分析并总结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谈谈自己对色彩关系的理解。
|
使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以及它所展示出的文化内涵。
使学生了解中化民族是一个想像力丰富、创造力强、乐观向上的民族。
|
演示课件,组织学生对比不同风格的色彩搭配。
鼓励学生要有不断深入思考的精神。
|
畅谈自己的想法,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完善观点。
|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色彩搭配的文化内涵。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分析传统艺术。
|
你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材料为“大成殿”重新搭配色彩吗?(如为节约时间可以先将原图大量复印)
|
对比设计作品与原作的风格各自的特点。
|
使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体会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色彩搭配会给人以不同的文化氛围。
|
你能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法为春节贺卡设计一个封面吗?
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
鼓励学生独创意识。
|
多材质、多形式地尝试、实施设计。
遇到问题互相探讨。
|
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色彩搭配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提高设计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传统艺术,传承民族文化。
|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
学生谈感想,并提出一些问题。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
本 课设计特点:大容量、多信息,利于比较教学。特别对于美术鉴赏教学而言,可编辑课件资源库,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可供选择和重组,极其利于横向、纵向比较,学生在比较中易于探究、发现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其教学效果是传统美术鉴赏课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遵循认知规律,注重能力培养。要求教师和学生搜集大量的欣赏材料,教学环节紧凑,优化课堂教学。
设计二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你了解的古代园林、建筑有多少?它们和现在的园林、建筑的色彩搭配风格一样吗?
|
举例回答问题。
总结有哪些颜色。
|
培养观察思考能力。
引起学生对传统色彩的注意。
|
组织学生欣赏教材或其他作品。
你能把你喜欢的画的色彩搭配关系分析一下吗?
你能试着分析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类别吗?
|
欣赏分析。
讨论总结。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
你能分析一下传统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吗?
你能表达一下对你喜爱作品的感受吗?
向学生提供资料。
|
分组讨论,阐述观点。
体会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
学生要认真研究教材或相关资料。
|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色彩搭配规律,体会传统色彩搭配的象征性和装饰性。
|
你能运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方式为中国艺术节宣传册设计一个封面吗?
|
谈谈自己对传统的色彩搭配方式的独特认识。
|
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色彩搭配的规律的理解。
|
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表达的最清晰?
作品评价。
|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
本 课例设计,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例如参观古建筑、园林、古玩市场等,由教师、学生互相讲解学习,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请专业人士讲解。在传统教学中,应对传统艺术、生活环境、宗教信仰等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的引入过程多半是 以教师的叙述为主,最多配以几幅图片。在本课的课件中,通过对有关画面的选择剪接,关于传统文化背景的解说灵活编辑,组合成一个部件,在多媒体中显现,创设了浓郁的中国传统艺术氛围,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较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做好铺垫。
课例特点:体现美育功能,提高综合素质。
设计三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谁能说出在过春节时家中贴的对联、福字是什么颜色?喜庆的场所常用什么颜色?
|
回答问题。
|
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传统色彩的搭配。
|
谁能说出古代服装、绘画、工艺、建筑等在色彩搭配上有何特点?
|
材料欣赏:(1)教材范图、课件、图书等;(2)景点、公园、老屋等的照片;(3)家庭收藏艺术品等。
|
了解传统色彩搭配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传统色彩艺术。
|
你能试着谈一下自己对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的认识吗?有何规律?
你对传统色彩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
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自己。
|
了解传统色彩搭配规律。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你能用传统的色彩搭配方式,用绘画、贴纸、搭积木等形式,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色彩搭配设计吗?
|
学生练习。
|
鼓励学生在表现传统色彩搭配时有更新的创意。
发扬传统艺术。
|
本课例设计以生活常见的实例引入教学内容,能够快速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获取知识,为技能的获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的要点是学生要走进生活,通过亲身的体验来解决,体现自主学习意识,贯穿团结协作精神。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一:学生对传统艺术没有兴趣。
解决方法一:利用大量的图片、实物的例子进行引导。
解决方法二:让学生相互讨论进行沟通。
解决方法三:列举传统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二:学生认为传统艺术的色彩搭配与实际应用没有关系。
解决方法一:联系学生的学习进行讨论,传统艺术对每个人的发展都很重要。
解决方法二:阐明要注意观察,比较直观地认知事物,通过学习可以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激发创作激情。
解决方法三:列举生活中一些人因为不能很好进行色彩搭配而影响生活的事例。
问题三:语言表达不够明确。
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最初感觉、第一印象谈起。
问题四:学生收集资料不全面、不充分。
解决方法一: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解决方法二:按资料条目给学生划分小组,分类查找,收集资料会比较全面。
相关资料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泥金、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资料库
1. 敦 煌壁画的一个最有趣也最有研究价值的现象,就是色彩的变色——退色现象。研究这种现象,需具备丰富的绘画材料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基本上,壁画中的朱 砂、石青、石绿、金箔、泥金都不会变色,这除了是由于这些颜色本身的色性较固定之外,还因为历代画工都把这些颜色特别规定为不能和其他颜色调配的独立颜色。根据这个理由,可以推断敦煌壁画大量运用调和色。如石青、石绿变黑,则应是掺了铝粉,如朱砂出现氧化现象,则此种“朱砂”并非朱砂,而是银朱,及古代 炼丹家炼丹的产物。在黄色之中,只有雄黄才有氧化的可能,藤黄及土黄都是很稳定的。在敦煌壁画所用的颜色当中,首推白色的变化最丰富了。在泥底上,白色偏黄;在红色地上,白色偏红,甚至,白色的马还有微蓝和微绿色的区别,这种现象是因为在沙漠中黄调子的环境色在白马身上产生了补色关系的道理。白色的变化除 了底色和补色的关系外,白色原料的不同也是一个原因。白色原料分石膏(白垩)、铅粉、蛤粉、腻粉等四种,白垩为矿物质,不变色;蛤粉可分为四种,佳者不变色,次者发黄,再者更甚;腻粉为建筑材料,遇酸变黑;最难把握的当为铅粉,据《中国绘画材料史》载:“铅粉呈白,用不得法,即易变黑。遇雄黄、宿胶、潮湿 皆易变黑,”另外,把铅粉和蛤粉掺在一起加工,保存的时间可比纯粹的铅粉的时间长。据此推断,敦煌壁画的粉地不变色者应为白垩或蛤粉,轻微变色者应为铅粉及蛤粉的混合物,变黑的就是铅粉或腻粉了。还有一种珍珠粉,是各种白色中最纯白的一种,但价格较贵,并不适合敦煌壁画的大量需求,在壁画中有使用的情况但 没有大量使用。
2. 皇 帝的冠服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分别穿着于不同场合中。礼服是在大朝、大祀等比较隆重的典礼上穿的,包括朝冠、端罩(冬用)、兖服、朝服、朝珠、朝带等,其穿戴方式都有严格的定制。吉服也称彩服,用于一般的典礼,如劳师、受俘、赐宴、祝寿等活动。常服属于比较随便的衣服,平常穿着。行服用于巡幸、 出征等,凡是与远行有关的,就要穿上行服,其纹饰、颜色都没有严格的规定。
中 国皇帝的服饰色彩、质料和款式,是服装的三要素。因此,在古代中国,人们对服装的色彩非常讲究,主要受正色、间色尊卑论和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古人把青、赤、白、黑、黄五色称为正色,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正色调和成的颜色称为间色。因此,青、赤、白、黑、黄五色一般来说是比较尊贵的颜色。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 就产生了用服色来区分尊卑的观念,以赤、玄(黑)二色为尊。但具体这五种正色中,又以哪一种为尊呢?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各朝代又不一样。如秦始皇认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是火克金,现在秦取代周,自然是水克火了。根据五行学说,北属方水,色黑,因而秦代以黑为尊,于 是乎“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代仍然以黑色为主,汉文帝终生都是以黑色缯(纺织品)作为其常服的。但是,由于刘邦起兵时制造 “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因而汉文帝祭天的时候,又服赤色冠服。到隋唐时期,黄色又成为帝王服装上的主要颜色,随后,发展成为帝王专用色,禁止民间使用
上一篇:第12课 藏书票与书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