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
九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第5课 课本剧 故乡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1:34【字号:大 中 小】点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18册中的“综合•探索”单元。教材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基础,由同学们改编为剧本,
通过舞美得设计制作、实际的表演等一系列完整的课本剧的尝试,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了文学、戏剧、
设计、绘画、雕塑、舞美、化妆等多个领域。将生活中的废报纸、篮球、牛皮纸、课桌、椅子、扫帚等物
品,以智慧和充满发现力的双眼,赋予其“艺术”的生命。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诠释文学作品。同时他们活泼朝气的性格,富有创意的头脑,敢于尝试的
胆量以及鲜明的个性,使其在课本剧的创作、表演中能有效地整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相互碰撞出多维的艺术火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本剧的尝试,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对文学作品作更深层的理解。
能力目标:以课本剧为载体,让学生对编剧、舞美、化妆、道具等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身边易得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
情感目标:用适当的表演技巧对剧本进行演绎。
教学重点 1、从艺术的角度对文字作品进行新的诠释。2、以艺术的眼光进行相关的实践。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认识什么是课本剧。
教学难点 对课本剧进行富有创意的编排和场景设计。
教材版本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18册第5课
课 题 课本剧《故乡》 教学课型 综合•探索
设计课时 1课时 执教日期
教案设计 授 课 人
教 材分 析 本课属于第18册中的“综合•探索”单元。教材以鲁迅的小说《故乡》为基础,由同学们改编为剧本,通过舞美得设计制作、实际的表演等一系列完整的课本剧的尝试,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综合了文学、戏剧、设计、绘画、雕塑、舞美、化妆等多个领域。将生活中的废报纸、篮球、牛皮纸、课桌、椅子、扫帚等物品,以智慧和充满发现力的双眼,赋予其“艺术”的生命
学情
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诠释文学作品。同时他们活泼朝气的性格,富有创意的头脑,敢于尝试的胆量以及鲜明的个性,使其在课本剧的创作、表演中能有效地整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相互碰撞出多维的艺术火花。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本剧的尝试,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对文学作品作更深层的理解。
2.能力目标:以课本剧为载体,让学生对编剧、舞美、化妆、道具等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身边易得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
3.情感目标:用适当的表演技巧对剧本进行演绎。
教学
重点 从艺术的角度对文字作品进行新的诠释。以艺术的眼光进行相关的实践。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认识什么是课本剧。
教学
难点 对课本剧进行富有创意的编排和场景设计。
教学
准备 教师:相关的剧本,各种易得的材料(如报纸、牛皮纸、学习用品等)
学生:相关的剧本,各种易得的材料(如报纸、牛皮纸、学习用品等)
教 学 活 动 环 节 二 度 备 课
1、 出谋划策:
(1) 选定课文(从语文课本中,从主题班会中,从学生自己的文章中)。
(2) 分配任务;分工合作;改编剧本;设计舞美;创意道具;策划演出。
2集思广益;
各组汇报自己的创意、构思,提出困难并相互讨论。
3触类旁通:
“以《故乡》课本剧让我们发现……”;“《故乡》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的创意是……”为话题展开讨论。
4各显神通:
各合作小组分头准备,老师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和进度。
5粉墨登场:
表演和观看
6余音绕梁
(1) 畅谈演出后的感受
(2) 关注相关的文学作品
(3) 收集与舞台剧相关的信息、资料。
(4) 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 课本剧”为话题,写一段简洁的评论或感悟。
教 学 反 思
上一篇:第6课 蓝白之美
下一篇:第4课 多媒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