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第1课 在美术世界中遨
第1课 在美术世界中遨 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教学目标 : ...
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人美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3 16:4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第9课 生活中色彩搭配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第九课《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课型]理论知识课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
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
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过程]
一、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
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
师:对,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里。那麽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
色彩的形成
光是一切物体颜色的唯一来源,映入眼内的大量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就形成色觉。因此,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而要创造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
明度
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
纯度
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
色彩的主要搭配方法
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需要的行为即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
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如图:
《少女的服饰》——红、黄、绿你看到了吗?五颜六色中闪动着青春活力。
同类色调和:
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如图:
《建筑》——深蓝、浅蓝把和谐融进蓝天里。
〈包〉——拎着它走吧,深赭、浅赭在倾诉着单纯和高雅。
类似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相邻色的变化统一配色,如红、橙、黄、绿等,能给人以融合亲近感,可以构成平静调和而又有一些变化的色彩效果。如图:
〈大男孩〉——金黄色的阳光勾勒着他褐色的衣衫,告诉我们天使的憩息就是这样平静而自然。
对比色的调和:
色相环上处在对应的或接近对应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其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相差较大,给人以强烈鲜明的感受。如黄——紫,红——绿等。例:
〈室内设计〉——红绿,黄紫。
〈布老虎〉——在大红大绿中吼一声,给你一个热烈而深刻的问候。
纯度对比:
色彩鲜艳即纯度高,反之纯度低。
暖色调搭配:
以红、橙、黄等暖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这种搭配能给人以热烈、温暖、激情等感觉。
冷色调搭配:
是以蓝、绿等冷色为主调的色彩搭配,能给人以清凉、冷静、亲和的印象。如图:
〈绳画〉——蓝色、绿色构成的清新、清爽、清凉,是不是象春林中的一声鸟鸣?
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
(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三、分析讨论,巩固知识
生:运用所学的色彩三要素及色彩的搭配方法来分析书中的范例,试着说一说这些例子为什麽好?并引申到自己收集的实例,依次推断出什麽样的色彩搭配比较成功?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色彩搭配?
师: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如:运动服装给我们感觉多为比较鲜艳,它在色彩搭配上运用的是什麽方法?穿着运动服装去听音乐会好吗?节日前布置一个联欢会的环境,用什麽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喜庆欢快的气氛?用同样的手法布置会议室合适吗?
生:互相分析讨论,大胆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随时点拨,得出接近成功的结论。)
四、欣赏图片
师:多媒体展示一些色彩搭配的实例。
生:分析设计师采用的手法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
(这使学生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实验过程,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
五、教师小结
师:好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是需要认真学习、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的。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是学习色彩搭配的最好途径。色彩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应充分的去体验它,享受它。
(点明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组织中,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多从生活中的色彩现象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思索和讨论,在这当中学习和认识色彩规律。在启发和引导的过程中还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实例来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学会感知色彩现象,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淡化专业”的思想。
第一节 色彩最美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感受色彩的魅力,了解色彩基本知识。
(二)提高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情绪情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在对色彩的感知、识别中感受色彩的美。
三、教学难点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融入色彩的基本知识,把握课堂的知识密度与趣味性的关系。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色彩图片
(二)教学课件。《色彩是最美语言》
(三)教学器材:三棱镜。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了解色彩基础知识。2、感受色彩的魅力。 观察、讨论、发言。 启发、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认识。
(一)教学过程设计
组织教学:
授课:
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请说说原因。
讨论、发言、归纳、总结出:每个季节都有动人的色彩,正因为有了无数种色彩,才把世界装点得如此美丽。引申出课题——色彩是最美的语言。
1、色彩与光的关系:
有光才有色、色彩是物体对光的反射在人的视网膜上的反映。
三棱镜透射下阳光的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三棱镜对光的透射实验)
当七彩的光照在物体上就有了吸收和反射光的现象。反射的光的色彩便是物体所呈现的色彩。
提出问题:当物体对七色光全部反射或全部吸收会呈现什么样的色彩呢?(讨论)
2、色彩的识别:
三原色:红、黄、蓝。(课件展示苹果、梨、天空,学生识别色彩)
三原色是最单一、本原的色彩。是任何其他色彩无法替代和调配出来的。但是它们之间的调合却可以形成许多种色彩。那么三原色的两两相调,会形成那些色彩呢?(调色实验)
三间色:绿、橙、紫。(课件展示:树叶、甜橙、紫色的花等,学生识别色彩)
间色是两种原色调和而成,调入的比例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间色系列,原色和间色的有序排列形成美丽的色环。(课件展示色环)
3、色彩的对比:
(1) 色相的对比:(课件展示一组色彩对比的图片)
对比色:红和绿 黄和紫 蓝和橙。
对比色正处在色环的180度角相对应的位置。(课件展示色环中的对比色)
三原色中的其中一种色彩与另两种色彩的混合色互为对比色。(课件展示原色和间色组成的对比色)
(2) 明度的对比:(课件展示:对色彩的分析辨别)
既明暗程度的对比:同色的明度对比、色环中的多种色彩的明度对比。
(3) 纯度对比:(课件展示)
既鲜灰程度的对比。对比色的加入可降低色彩的纯度。
(4) 色性对比:(课件展示:两组风景图片展示,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色彩的冷暖感受)既冷、暖程度的对比。
冷色系:蓝、绿、紫、青、银灰等。
暖色系:黄、红、橙等。
正因为有了这些色彩,世界绚烂而美丽,正因为有了色彩的对比,世界丰富而有层次。
4、图片欣赏(课件:图片、音乐)
感受大自然的色彩、欣赏画家作品的色彩、评价设计家作品的色彩。
5、讨论、发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欣赏和讲解,同学们懂得了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色彩的宝库,我们要首先学会感受它、热爱它,更要学会运用色彩来描绘、装饰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空间——色彩是最美的语言。
六、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感受,加快对色彩的领会,加深对色彩的感知。
通过本课教学调动其学生感知色彩的积极性,为下一节运用色彩做好了铺垫。
第二节 生活中的色彩搭配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生活中色彩的美感,体会色彩在美化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启发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探索色彩搭配的规律,培养其美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色彩的美,并探索发现色彩搭配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
(一)使学生学会用色彩知识去感受色彩的现象。
(二)使学生在动手制作中探索色彩搭配的规律。
四、课前准备
(一)教学课件:《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课件。
(二)教学材料:学生制作用汽车、人体、陶瓷模型,果篮、水果,仿真塑料花、花瓶等材料和用具。
(三)学具准备:各小组完成设计所需的材料或用具。
(四)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做色彩搭配练习,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
2、制作中探索色在搭配的规律。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色彩搭配规律。2、色彩搭配练习。 1、观察、讨论、总结色彩搭配的规律2、分组完成色彩搭配练习。 1、组织学生的分组活动。2、帮助学生完成设计创意。
(一)教学过程设计
1、组织教学:桌椅重新安排,分组列坐,提醒学生作好课前准备。
2、回顾旧知识:
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协调色。
3、讲授新的色彩知识课件展示:由对几种色彩的识别引申出色彩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色彩的相貌。(课件展示:色相识别)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可称之为亮度、深浅程度。(课件展示:明度色阶)
纯度:色彩的鲜、灰程度,也称之鲜度、彩度、色彩饱和度。(课件展示:纯度色阶)
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大特征,所以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搭配的效果发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出色彩搭配的效果规律)
色彩的对比搭课件展示,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效果:对比强烈、气氛热烈、鲜明活泼.
色彩的协调搭配课件展示,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效果:和谐、稳重、清新、高雅。
4、色彩搭配设计练习(15分钟)
(1)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作色彩搭配设计练习。
(2)设计内容:服装、汽车、别墅、工艺瓷器、插花、果篮、室内的色彩搭配设计。
(3)制作中思考:探索、总结色彩搭配的规律。
(4)多媒体展示:我们对色彩的认识。(学生关于色彩的名言)(音乐\图片烘托气氛)
5、作业展示:
(1)各小组分别展示本组设计,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2)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对其他组设计的看法和建议。
(3)教师对设计给予鼓励和评价。
6、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通过欣赏和制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自由发言)
(2)讨论、发言、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 对比中求和谐、谐调中求变化。
六、教学点评
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调动了学生发现美的兴趣,15分钟紧张忙碌的课堂设计练习又使学生感受到了创造美的乐趣。
学生的收获不只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美化生活
本课教学在师生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和结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上一篇:第10课 学习服装搭配
下一篇:第8课 对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