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人教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02第二单元 第3课 春天的畅想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18 17:57【字号:大 中 小】点击:
第3课 春天的畅想
教学目标:
1、至少运用一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的技能技巧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2、认识造型与色彩,特别是主观色彩对造型艺术创作的影响。
3、能够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感受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在造型艺术中的不同形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与学生应用的造型艺术创作形式相同的示范作品,如水粉画、水彩画摄影、电脑美术等。相关的技法演示材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自己选择的造型艺术创作材料,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摄影、电脑美术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1)为同学讲解响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特别是不同形式的不同起稿方法。
大家欣赏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之后,应该对手中的草料如何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如何进行一幅色彩作品的创作。
首先,在确定了我们所要描绘的景物之后,我们就要在画面上开始经营位置,也就是所谓的构图。绘画上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分别是:正三角形构图、S线构图、平行线构图、垂直线构图(分别画出各种图例,讲解)
l、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十分稳定,常用来表现高大的建筑物。
2、平行线构图:常给人以一种平衡、宁静、深远的意境。
3、S线构图:这种构图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4、垂直线构图:给人以高耸、上升的感觉。
(2)辅导学生起稿、设色。(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讲解学生起稿阶段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讲解修改方法和技能技巧。
2、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创作。(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收拾与整理
(1)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同学参考。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进行修改完善。
4、展示讲评
(1)交流展示作业,同学之间互相欣赏、点评。
(2)教师从总体方面阐述自己的评价,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介绍几种艺术现象: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在美术研究领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构成一对相关的概念。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欧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应物象形说,L.达·芬奇等人的言论都是具象艺术有名的理论表述。
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一些美术样式,如书法、建筑等,其样式的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整体上是抽象的。一部分原始艺术作品和绝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也属于抽象艺术。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思潮,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现代抽象艺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对自然对象的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新组合;第二类完全舍弃自然对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并因此被称为纯抽象。第一类抽象艺术又包含了两种倾向:①如P.塞尚、P.克利等艺术家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依据,在创作中削砍对象外观中被认为是次要与偶然的形式因素,使艺术形象得以显示被认为是本质的原型。②另一些艺术家,如C.毕沙罗往往以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为依据,从其自然外观中抽取艺术形象的模式。第二类抽象艺术同样包含两种倾向:①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明显直接的情感表现性质,因此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或热的抽象艺术,W.康定斯基、J.米罗的许多作品是这种创作倾向的代表。②如K.C.马列维奇、P.蒙德里安等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是一些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它们不包含直接的情感表现意味,因此被称为古典的、几何的和冷的抽象艺术。现代抽象艺术运动在整体上是对欧洲模拟自然的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后者建立在对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亦有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含着具象因素,上述第一类现代抽象艺术便是例证。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概念是宏观的、直观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观的、分析的。对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的混淆,会导致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概念的瓦解。
若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这一对概念放在丰富丰富多彩的人类美术现象中,则可以看到,它们像是磁棒的两极,许许多多艺术作品位于纯粹的抽象艺术与酷似自然物的具象艺术之间。例如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彩陶的纹饰、许多非洲部落的原始木雕与面具、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宗教绘画以及部分中国的文人写意画。这类艺术作品或对特定对象加以大胆变形和装饰化处理,或将不同对象的局部特征进行适度的组合,将对象纳入抽象化的程式中使之偏离原来的外观,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相对和谐状态,使之难以简单地用这一对概念加以划分。中国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言论,从创作过程与形象特征两个水平上描述了传统中国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无论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创作中的体会,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表现方式去表现相同的内容,加深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
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 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
(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所提供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向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拓展作业分析,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学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欣赏:
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美感。
[说明:通过参与欣赏,使欣赏的心理活动逐步展开。]
《春》波提切利 (意大利〕203×314cm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此画取材于诗人波利齐亚诺的诗歌。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去解释古代神话中的形象,画面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展开的,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中央,她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春之降临。在她左右,三位女神(阿格莱亚、赛莱亚、攸夫罗西尼)互相携手翩翩而舞,在维纳斯的左边,春神弗罗娜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她全身披戴着饰花的盛装身后是春风之神莎菲尔和一位希腊少女。这种对于人性的赞美,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具有非凡的美感。而且,波提切利以其秀逸的风格、明丽灿烂的色彩和流畅轻灵的线条,在文艺复兴诸大家中独树一帜。但在文艺复兴后,有较长时期西方人士未能对他作出恰当评价,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和英国拉菲尔前派运动中,他才倍受赞扬,被人们推崇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由于他极善于运用线条,与东方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点也深得中国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视。
在这里,人物比前一幅要多些,也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前一幅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相反,倒是左边三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
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 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行,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只是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倒很象是中间美神维纳斯的仆役,而画面上唯一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象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
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总是与他所处的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
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佐·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青春虽然欢乐 却并不长久; 让我们尽情歌舞吧, 莫问明天是否吉祥! ——《亚丽安德妮咏》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瓦解……,这一切,使他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了。 此画约203×314厘米,用“丹配拉”色作于木板上,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2、发展认知:
[说明:设置问题情境,展开想象空间,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赏水平。]
A、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1)自然美与艺术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的表现手法?
B、屏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为重点)
(1)美术作品的其他表现形式?
(2)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信息的?
(3)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C、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谈谈感受。
(3)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D、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
(1)谈谈画面的构图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3)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4)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这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的形式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3、认知巩固:
1、介绍适合学生表现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现手法的三幅艺术作品。请学生分析,谈谈三种形式的特点。
2、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春天以及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3、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
4、同学间相互交流,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想。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4、课后拓展:
1、结合自己准备应用的表现方式进行相关的技能技巧的练习。
2、结合自己的创作搜集相关的创作素材。
3、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上一篇:03第三单元 单元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