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水墨塑造--水墨人物创作
来源: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2-04-11 10:55【字号:大 中 小】点击:
通过写生训练,孩子们掌握了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笔墨技能,形成了自我的笔墨风格,在此基础上展开人物画创作,应该是水到渠成了。人物画创作首先要选题,进而表述人物组合关系,再添加背景场景的刻画,组成完整的带有情境故事的人物画创作,这是最常见的创作方法,《运动人物》这一组创作,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的。
1.运动人物
选择一组与体育题材相关的图片资料,多角度切入引导,面对一组运动感很强的图片,选取其中哪一部分为切入点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孩子关注运动者的表情,那就从脸部五官开始找感觉,有的关注身体的扭动,那就从姿态开始,从一个兴趣点导人笔墨感受,继而贯穿整幅画面,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创作步骤图,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整幅人物画创作的全过程。
步骤1:起笔画头发,运用枯湿浓淡的笔墨变化体现毛发的质感,先观察人物头发的外形特征、生长规律,用散锋枯笔顺着头发的长势自由表达,枯湿结合,枯笔走几笔,湿笔马上介入其中, “拖泥带水”,自然地融合渗透,笔墨的变化要把握火候,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毛发的质感,感受笔墨的韵味。
步骤2:用灵动的线条表现五官和脸形,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表现人物表情动态,忘掉概念的形,体验的是人物的状态,不是单纯的形态,动态人物的“动”不全在四肢而在脸部表情,运动的脸要的是一种生动的状态,比如打球时候对眼睛和嘴巴的刻画,因为嘴和眼睛是体现人物表情的最丰富的部位,不求比例的准确,忘形夸张地表达运动的状态和感受,神似胜于形似,不求形似孩子会画得轻松而生动,对形的要求越多,孩子越有负担。从局部人手,把注意力集中在局部的一个点上,关注太多孩子顾不过来,孩子有能力去表现细节,在潜意识里他自己会自然地把握整体。
灵动的线要体会节奏,一笔下去显现浓淡变化,湿笔起笔逐渐走出干笔的飞白,这样漂亮灵动的线条就表现出来了。

步骤4:在衣纹的细节表现上,疏密变化和肢体起伏的关系这些不用多讲的,让孩子通过线的组织关系去感受和体验,自然地表现线条的灵动起伏,细节积累得越多,全貌越容易自然成形,画画时要注意前后人物的遮挡关系,集中精力先表现前面的人物再画后面的人物,当然也可以同时对比着画前后人物之间衣纹的不同,学会比较观察。
步骤5:皴擦渲染,丰富画面,用干笔皴擦体现厚重感,通过渲染丰富墨的层次,衣纹的痕迹用淡墨渲染,淡墨的层次越多,层次感越丰富,色彩加上墨,色墨合一才感觉沉稳,积墨越厚层次越丰富,在层层渲染的叠加中体现画面的厚重感。
步骤6:收尾整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共用半个小时时间,收尾时大部分画面已经完成,整理画面的不足之处。中国画所需要的境界应体现出处处通情处处醒透,适可而止不能过,收尾的整理可以显现孩子的理解和耐心。孩子肯定有画得不到位的地方,老师的作用是及时地点拨和引导,如何发现和保留他的个性特包,从他的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结束,在每一步细节中把握和发现孩子的精彩,老师审美高度直接影响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表现,老师的引导方向就是让孩子发挥他的真实感受,不设定统一的标准,尊重孩子的个性语言。


选题好,篮球是大众关心的话题。作者抓住篮球赛中争抢篮球的情节,构图饱满,形象生动,充分运用了中国画的笔墨手段,干、湿、浓、淡及焦墨使用得比较得当。8岁的儿童笔下幼稚中透出老辣,用笔大胆。不足之处是淡墨运用得欠佳。
——点评人:孙志钧(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传统文化资源是水墨人物画创作的最佳题材,中国戏曲艺术里面的形象符号用水墨语言表述,更显巾国神韵。需把戏曲形象符号与水墨特色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孩子对戏曲形象的感知更多地来自纹样和色彩,华丽的色彩与美丽的图案,儿童面好像更适合表现这些,转换成水墨的黑白语言也会另有一番滋味。



上一篇:水墨塑造--水墨人物写生
下一篇:无示范儿童水墨教学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