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儿童艺术教
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儿童艺术教育观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3 15:44【字号:大 中 小】点击:
素描教学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等等都是这门课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也难教,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这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更啬了教学的难度。
在近十几年的美术教学中,我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尝试清楚了治本之法是思维训练,通过素描的学习不仅仅是打好学生素描基础,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在素描的教学中,怎样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呢?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的。
一、在指导学生作画的思维方法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一张画反映了学生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紧紧抓住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是指导素
描的关键。
在学生作画时整个练习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用她们固有的思维方式,非常要领地表现对象,并麻木地进行下去,这一恶性循环的结症在哪呢?其根本原因是对物象事先没有整体深入的观察、认识、理解,全面的分析把握,没有用自己的感受,对第一印象进行和提炼。而是只凭臆造、概念,机械地描绘对象,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采用单纯地纠正或修改画面的方法,而是采取由表到里,引导学生去正确地把握住自己的思维方法,采取反复观察与比较的办法。从而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画人物速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常常会问:“在画他全身动态时,如果将头部画大了,应如何评价这幅画”?我的回答是:“头身间的比例错了,因为头部和身体是处在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那么头部画大了,即意味着身体画小了,一个部分出现了错误,将会影响画面的全局。”通过这个实例,使学生悟出了其中的规律。举一反三,任何事物都要看到其内在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只有从整体认识他们,才能准确地表现。
又如:每当我发现学生画面上出现画不准折问题时,不是简单地指出其错误,而是先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给予学生相应的思维上的微观指导,正象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的运转,其咬合点在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独立解决画面总是的能力。这样,也就会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把握,使他们能较快地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指导自身的素描课学习。
二、在教学安排中,采用素描因素分析法,移位组合教学法,激活学生主动思维,使他们较快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首先,我对学生在素描练习中遇到的各种因素如“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等基本概念通过逐一进行理论的讲解,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各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如:“形体、结构”等因素是物体内部的重要方面,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体,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是我们学习造型的关键。而“色调、明暗”等因素,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丰富的,但却是直观感受,它们在光线的作用下起到增强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思维上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接着我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改变光源的方向,物体的转向,移位,触摸物体,对形体作全方的观察等。加以分解、剖析。使学生从中获取直观感受与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联系,使学生原有的思维意识也得到了拓展。从而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地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上的主观能动性。物体“移位”“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教学方法的新尝试。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写生。这就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因此,我采用随意推置一线几何模型或静物,要求学生在想象中对它们重新移位和组合,灵活运用构图的形式规律,表达出一定的艺术情趣。在具体作画中,学生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的信息,在深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象。运用具体方法进行表现,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情感。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打好素描、色彩的基础,必须使他们勤于思考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对素描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造型能力,也使他们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在素描教学中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将学生思维的训练渗透到认识、观察和表现的每一个环节中,使他们在素描中完全处于“思”与“学”朴素交融的良好状态之中,从而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一篇:谈美育
下一篇:论素质教育观下的儿童美术教育
以学习者为核心的儿童艺术教育观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