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四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
四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第11课 近大远小02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5 11:14【字号:大 中 小】点击:
课题十一 近大远小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初步懂得透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教学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放大课本中的范画。
做简易的取景框。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你站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没有发现,近处的大,远处越来越小了,最后成了一个点。(是的)
二、新授
1、(出示图片)你们能在这些图中找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吗?(能)
2、谁能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像这样有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实物?(见到过)
如:路边的电线杆、铁路轨道、长廊等。
3、请同学们拿出取景框观察透视现象,发现透视规律------近大远小。
4、出示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请同学们找出透视的消失点,在消失点上作一条水平线。
这条水平线就是视平线,是人的视点高低位置在画面上的反映。
5、教师示范:选择书中的一幅为例,先从画中找出地平线、消失点,再画好几条典型的透视线,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的表现出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临摹书中的一幅画,能较好的体现出透视现象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能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透视方法。
四、作业讲评。
上一篇:第12课 厨房
下一篇:第11课 近大远小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