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
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第18课 瞧这一家子02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0:52【字号:大 中 小】点击:
第18课 瞧这一家子
一、教材分析
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题材,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节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的《爸爸妈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造型能力的一课。一家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对于父母家人的外貌、衣着、性格、言行非常了解,闭上眼睛也能历历在目。在前面学习的人物画知识、拄法、经验的基础上,把自己对家人的爱融人到创作中去。教师在人物神情、动态等方面再进行引导和点拨,融情于画,移情于景,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和细微场景作为情感“载体”,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家庭浓浓的亲情和爱意,从而增强学生爱家人、爱生活、爱一切可爱之物的情感;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家人以及所喜欢动物神态、表情、动作,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2)操作目标:通过绘画、手工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像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表现出家庭中和谐幸福的一个场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作品表现生活的兴趣,充分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增进与家人及一些动物的了解和沟通。
2.学习内容
通过让学生观察,回忆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并运用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定格”幸福家庭温馨动人的一瞬间.感受人与人之间,入和动物之间和谐融治的感情,从而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教学重点:指导举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家庭的其乐融融,力求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来表现家人和动物的和谐美好。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体验家庭的温馨和快乐,突出主题,营造出爱的氛围.勾勒出创意独特的画面。把握人或动物的神态特征,努力表现幸福家庭和睦相处的场景。
3.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家庭照片”和“动物一家”的图片若干张,范画几张。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绘画用纸、彩色铅笔、水彩色或水粉色等。
教学思路:
1.组织教学。
2.情景导入。
分小组讲述家庭生活中的快乐 时刻,并请其中一位小组长,让他做导演,请其他同学到台上表演,让学生很贴切地感受家庭生活的快乐。
教师可以用于机或数码相机把表演场景直接拍下,定格这难忘的瞬间。然后接亡多媒体,在大屏幕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评价表演得怎样。使学生明白,通过人物的动作、浯言来表现生活画面,并且由此推及到,绘画时抓住人物特征。(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请学生回答,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瞧这一家子》。
3.师生交流。
瞧人家的这一家子,可以想想 自己一家最难忘、最有趣的幸福时 刻,同学们把自家的家庭成员,把自己家的趣事介绍给大家,可以小组先交流,然后请2—3位同学拿着家庭照片到实物投影仪上介绍,最高的谁?最矮的是谁?特征最明显的是谁?样子最有趣的是谁?你 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 除了我们人类有这种亲情以外.动物也同样有这种感情,可以
请同学将准备的动物图片展示给大家看,井请同学们讲述收集到的动物亲情小故事。
4.欣赏分析。
刚才同学们看了由同学们自己表演的、老师拍下的画面,再来看一些同学画的习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游乐场) 过山车正从高处往下冲,画中的我,张大的嘴巴,惊恐的眼神,夸张的表情,张开的双臂,以及妈妈担心、紧张的表情,爸爸呵护的动作。
5.探究方法。
(1)构思创意。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认为难忘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情节来表现。在画时要大胆表现场面,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表情、动作。建议在色彩上多用鲜艳的色彩来渲染热闹、喜气、高兴的气氛。
(2)表现形式。
可以画一家人最美好,最开心的时刻;也可以画动物一家和谐,融洽的瞬间。
6.布置作业。
选样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作业。
(1)画一幅表现亲情的、有意义的、有趣味的画面。抓住某一场景中,一组人物的神态特征进行创作。可以在上节课画的爸爸妈妈的画作上添加其他家人,重新安排场景。(除了表现人物以外,也可以表现动物)
(2)还可以用剪贴,或者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学生完成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7.评价练习。
学生自评:自己作品中最有创意的地方、最满意的地方。自己画面中人物或动物是否凸现了亲情,色彩运用是否丰富?
学生互评:最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看了别人的作品我学到什么?哪些作业需要改进,怎样改会更好?
教师点评:肯定表扬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8.课后拓展。
我们除了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家人,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多媒体出示部分作品(有陶泥、废旧材料等)。引导到下节课,请同学带好工具。
上一篇:第19课 中国青铜器
下一篇:第18课 瞧这一家子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