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少版 > 八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
八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第4课 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1:19【字号:大 中 小】点击:
15-第4课 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评析和考察,认识雕塑的表现语言;
(2)引导学生进行泥塑实践,掌握泥塑的造型方法;体验泥塑的制作快乐
(3)引导学生发觉生活中的实物材料的美丽,善于运用,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新型泥塑作品;
(4)通过欣赏和表达,帮助学生体验泥塑乐趣,提高欣赏艺术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空间造型的理解和表现;雕塑语言的实施和表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
(2)雕塑语言的表现;雕塑对象最具代表性动态的与特征的把握和表现;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
教学难点:
(1) 空间造型的理解和表现;
(2)雕塑语言的表现;雕塑对象最具代表性动态的与特征的把握和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 紫沙泥、各种图片、泥塑作品、泥塑工具、湿布、牙签、小刀、各种装饰物。
学生: 紫沙泥、泥塑工具、湿布、牙签、小刀、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装饰物。
实物材料、笔、纸、颜料、圆规、尺。
教学程序设计(课件应用流程):
1.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新闻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
2. 新授内容:
(1)教师启发:小时侯,我们都喜欢和上一块泥,捏个小动物、小泥人、小房子……从中感到无比的快乐。其实这就是雕塑,雕塑是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的,它比绘画来的更加直接、可亲。
教师将课前收集的各种泥塑作品进行展示。设问:这些是什么?你认为它们美吗?你们小时侯玩过吗?
雕塑是指用可塑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构成要素:从一盒不锈钢球中引出重复构成的两个基本要素:单元形与骨格。
(2)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说说喜欢的理由;
(3)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语言或者制作手段;
(4) 教师讲解:雕塑的制作方法;
(5) 教师示范:泥塑制作实例(视频)
(6) 学生活动:每个同学尝试做几个泥球、泥板、泥条,体会“与泥共舞”的感受;(有更为清晰的DVD供教师选择使用)。
(7) 教师讲解:通过尝试制作泥球、泥板、泥条,学生初步体验了泥塑的快乐,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泥塑的制作要求;以及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意表现;
(8) 学生活动:做一做玩一玩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进行创意制作。如
《海底世界》、《动物世界》、《美丽的家园》,《植物园》。
(8):学生总结:说一说泥塑的乐趣有哪些。
3.评价展示:举办“小小泥塑家”作品展示会,把同学自制的泥塑作品摆放在专门的区域,让参观者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给作者颁发奖状或给予一定鼓励,或者拍成图片在全班交流分享,并介绍你作品的特点。
4. 课后拓展:
参观学校附近博物馆的陶艺展(或陶吧),了解陶瓷文化与人类的历史。别致古朴是陶吧的独特风貌,它以最小的空间容纳最深厚的底蕴。走进陶吧仿佛走进文明的源头;墙壁经过处理呈特殊肌理状,流露出原始风情。在陶吧里,和泥土如此地贴近,使人真正体验到“万物出于斯”的伟大。所以无论你制作了一件什么东西也无论精致与否,都有一种成就感。
说说有关做陶艺的故事吧:
或者把优秀的作品拍成图片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