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水墨花鸟画创作--布局
来源: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作者:吴林发布时间: 2012-03-31 07:0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花鸟画是最讲究章法布局的。画面的组织关系也是儿童学习水墨画的必修课程,作品最终呈现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章法布局,画面的气势和形式美感来自于布局,章法贯穿于作品的起始和收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就在布局上,画面组织能力是综合能力,老师每堂课都要穿插讲解构图问题,它是需要长期的积累、消化、实践才能掌握的。中罔画章法论内容繁多,开合聚散、疏密繁简、虚实有无……前人总结的经验和规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孩子一听头就大了,跟孩子讲章法,他们是不领情的,但无章可循就会杂乱无章,形式美是有规律的,教孩子就要琢磨怎么样去繁就简,寻找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感知这些高深的理论。那么起个头,让孩子自己去试验,你会发现章法忽然变得如此简单,孩子自己体验到的东西永远忘不了。
①走进去,走出来(开合聚散)
忽略中心,从边沿角落开始,走进去走出来,这一句简单的话,找到了儿童绘画构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道出了画面布局很多道理,中国画章法里的开合聚散就深含在这几句浅显的话里面,还解决了线条的张扬、延伸、跳跃的质感,造型问题也会随着线条的轻松变化而灵动鲜活,继而带来了大胆放松的绘画状态。孩子在开始画画时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假思索随便找一个地方就画起来,一般选择在画面中心开始着笔,而忽略边缘和角落的空问占有,一旦注意力放在了中心,精力投入到中心位置的经营,他们就不会再去关注边缘和角落了,就是老师让他们加内容,也是牵强附会,随便搞两下完事,我们经常看到的画面中心物象细节丰富,而边缘空白处零零碎碎的问题,就是因为他的思维活跃期已经结束,不再去思考了,孩子普遍耐性不足,缺少整体观念,基本上是从局部开始到局部结束,缺乏把握整体画面的能力,特别是9岁以下的儿童,针对这种情况,与其讲解整体关系构图要素,还不如先给他们指条明晰的路,让他们自己走,在路上提示停下来看看风景,边走边唱,这样来得更精彩、更轻松,这条路就是从角落开始,从边缘走进,一下子跳到中央,没了漫步少了沿途,即使看到再好的景象也是遗憾不完美的,美丽的风景是怎样欣赏到的,一路走来才深有体悟。


品画: 这幅作品是过于简单而不是简洁,画概念形,忽略细节,三个荷叶三角排列,虽然拙味有加,要不是荷叶走出去了,这画面
就更呆滞了。

品画: 从角落和边缘走进走出,流畅潇洒的线条穿插组合,自然呈现动态活泼的画面,小乌的“点”,枝条的“线”,背景留白的“面”,组合得很精彩。以此感受到孩子绘画时的自由状态,轻松自如地解决了画面章法的诸多问题。
②走两步,停一停(繁简疏密)
走走停停,走过的印痕自然呈现起伏聚散,走是行笔,停是停顿,这不光是线条的提按顿挫的节奏感要求,也适合在章法布局里表现繁简疏密。孩子画画容易出现这几种现象,性格豪放的孩子收不住笔,一直跑,不会停下来歇歇,有放没收;性格谨慎的孩子只会走,不会跑,放不开步子,呆板生硬;天性急躁的孩子三下五除二不见细节,散乱浮躁,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控制不好节奏,没有繁简疏密的空间意识,一味地顺着性子来,没有章法规律,虽然轻松却显得浅薄,画面感觉还是要提倡厚重感、丰富感,就是简约风格的作品,也是由繁到简一步步抽离出来的精华部分的组合,虽然表面看似简洁实际空白之处见痕迹,这就是中国画的有无,看似无实则有。


病症2:这幅画面安排得比较集中,留有大面积的留白,构图相对独特,集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有效办法,要让孩子养成笔笔连接重叠穿插的习惯,杜绝平均,寻找平衡,才有画面形式感的韵律。这幅作品的问题是叶子不会组合变化,只会重复排列,线、面分离表现没有学会融合,就感觉单一了。好在路走得不平板,有繁简空间意识。


品画: 收放自如,由繁到简(减法):男孩子作画的状态比较大胆泼辣、轻松潇洒,这个孩子的每一根线条都很有张力,每一笔都很有感觉,但有放没收,往往最后的结果是一团乱麻,这张作品是减掉了很多东西之后呈现出来的,让孩子学会抽离,在引导过程中提示,在放的状态中学会收笔。


上一篇:水墨花鸟画创作--成熟的味道
下一篇:水墨花鸟画创作--延伸群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