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苏教版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七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01第1课 外国风景 静物画赏析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0 11:54【字号:大 中 小】点击:
课 题 另一种选择-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欣赏,使学生对19世纪末外国风景画和静物画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能力
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赏析作品
情感
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重点
①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②通过对后印象派作品的赏析,分析、比较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异同
难点
①如何理解现代派绘画的"表现性",感悟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性格等精神特质,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①精选三段音乐:a.自然界的风、雨、雷、流水、蛙鸣等天籁之音;b.(初中音乐课)圣·桑的《动物狂欢节》选段;c.雅尼音乐选段。
②制作抽象三维动画一段。
学生准备:
一些优美的风景画、静物画图片(可能大多数为实物照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指导
感受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
通过赏析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特色,感悟现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从现代派大师们的作品里体会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个性,品味画笔与心灵撞击而成的绘画作品的精彩和永恒
通过欣赏、评述、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现和理解19世纪末风景画、静物画的艺术美,并能用语言(文字)
赏析作品
一、 导入:
学生聆听音乐,试用简洁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受,诸如缥缈的、激情的、空灵的、令人沉醉的等。从雅尼音乐独特的现代风格引出19世纪末的绘画。
②学生思考:
a.你能读懂这些作品吗?
b.画家为何要这样来画风景和静物呢?
c.这些作品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组深入讨论各幅作品的艺术特色,了解作者生平、性格特征等;并推选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交流。
④再提问:
a.你能接受这些作品吗?为什么?
b.你喜欢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为什么?
c.在照相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绘画是否还有存在、发展的空间?
⑥,让学生分析二者在技法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艺术效果。
⑦让学生就自己所准备的静物画、风景画照片,试创作现代派风格的作品一幅(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艺术是相通的,美妙的音乐令人陶醉、使人遐想,不同风格的音乐会呈现给观众不同的画面。
先播放两段音乐--自然界的天籁之音和《动物狂欢节》,学生描述所想像的画面,同时大屏幕推出一组相关画面(有自然界的视频图像和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再播放雅尼音乐(大屏幕同时伴有抽象三维动画画面)
大屏幕推出如下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塞尚的《水果静物》,凡·高的《向日葵))、《星空》、《麦田上的群鸦》,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等等。
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将现代艺术的起源、重要流派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各流派的艺术特点等在大屏幕上列表展示,强调现代艺术在表现手法、思想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可将重点放在后印象派的塞尚、凡·高、高更三人上)。
回放大师作品
(教师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引导学生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出示两幅静物画范图
教师组织
课后反思
上一篇:01第2课 人类的朋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