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美育资源 > 美术教案 > 冀教版 > 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
二年级美术教案(下册)
第16课 大街上01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 2011-06-28 12:00【字号:大 中 小】点击:
大街上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引导学生体验多种表现形式的乐趣。 认知领域:分析、感受物体间的前后遮挡关系。 能力领域:能够用二维立体的方法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
教学准备:
录制声音、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示范教具、制作展示模型,剪刀、胶棒、彩纸、彩笔、素描纸、广告纸等。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导入 播放录音,学生分辨这是哪里,引出课题“大街上”。 (直入主题,唤起学生的直接记忆)
二、回忆形象 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索:大街上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还有什么呢? (通过观察和分析与主题有关的事物,为进一步的创作表现打下基础。)
三、突破难点 出示范画,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1.将范画中的一些车辆立起来,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这辆公共汽车的在哪辆车的后面? (用实物比较的方法突破教学的知识点)
2.出示一个小女孩,问:“这个小女孩想过马路,你觉得应该把她放在哪里呢?” 请学生帮助粘贴,介绍“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 再问:“她是否挡住了别人?” 再出示一辆汽车,问:“这辆汽车应该放在哪里呢?” 请学生帮助粘贴,重点指导粘贴的位置,帮助学生认识“车辆和行人靠右行”。 提醒学生:“是否可以想办法让这辆车挡住其他的物体?” (在介绍交通安全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物体的前后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车辆和建筑到底是怎样立起来呢? 学生交流讨论,研究制作方法。 (学习这节课主要用到的创作方法)
四、提出要求
出示展示用的模型——空荡荡的马路,问:你想制作些什么放在这条路上? 小结,可以制作建筑、车辆、行人等。 (结合交通安全知识进行提示,体现艺术的人文性及综合性。)
五、创作表现
学生自主进行创作。教师结合实际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指导。 学生制作的作品如果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可以进行必要的提醒,但是不做影响要求。 学生如果制作了比较高大的作品,在站立时会遇到麻烦。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提示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作品,取得相应的帮助信息。 (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
六、集体赏评 邀请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创作的作品进行集体赏评,主要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评。 (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评,进一步突出这节课的教学中、难点。)
七、课后延伸
下节课我们将会学习在一张画里怎样表现物体的前后遮挡关系,大家可以先自己想个好办法。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 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上一篇:第16课 大街上02
下一篇:第15课 我画西游记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