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水墨姿态--奔马
来源: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作者:sems发布时间: 2012-04-07 14:26【字号:大 中 小】点击:
马是孩子们喜欢画的题材,马的健朗优美的体态,让人赏心悦同,特别是奔马昂扬向上的气势,使人激扬奋进,画马就是要表达出这种精神。枯湿浓淡的笔墨表达体现在马的身上,关注点在姿态,笔锋的变化依姿态行走,马才能画得活起来。

品画: 这匹奔马的鬃毛和尾巴的笔墨画得跳跃飞扬,为这匹马增色了不少,整个身体的运笔也随着飘动起来的鬃毛起伏变化,整匹马就活了。孩子画画有时就是抓住一个兴奋点,再去延伸表现,灵动的笔墨就会轻松地抓住神态,这个点就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感觉有了啥都有了,其实孩子画画就是这么简单。

品画: 这幅马的组合姿态有些呆滞,墨色也比较平,初次画水墨马的孩子,观察不到马的肌肉起伏凹凸,平匀涂抹,不过这幅画的造型感觉很童趣和概括=虽然笔墨不够灵性,姿态变化也不多,但憨态可掬的小马形象也够独特,这就是技巧不成熟自然呈现的结果,过于成熟的用笔有时往往画不出感觉,因为太成熟就不敢去越雷池了,所以成人画的永远缺少稚趣感中国画的教学在关注技巧训练的同时,更要保留住难得的童趣。

品画: 这幅图也是一幅造型技巧不成熟的作品,背景后面的那匹马都没有画成形,前面有两匹马画得很有味道。孩子画画很难做到整体都把握得很好,一幅画里有精彩的亮点也有糊涂的败笔,这是他们有限的掌控能力体现的结果,很正常,只要发现有感觉的东西,哪怕是几笔灵动的墨块线条,顺势引导,顺着最好的感觉画下去,就会找到独特的笔墨语言,最终呈现童趣盎然、笔韵独到的好作品。这幅画马的整体气势画得还是很灵动的,虽然笔墨不精致,感觉还颇有味道,这点比技巧的娴熟重要得多,应该给予鼓励。

品画: 这幅图也是一幅造型技巧不成熟的作品,背景后面的那匹马都没有画成形,前面有两匹马画得很有味道。孩子画画很难做到整体都把握得很好,一幅画里有精彩的亮点也有糊涂的败笔,这是他们有限的掌控能力体现的结果,很正常,只要发现有感觉的东西,哪怕是几笔灵动的墨块线条,顺势引导,顺着最好的感觉画下去,就会找到独特的笔墨语言,最终呈现童趣盎然、笔韵独到的好作品。这幅画马的整体气势画得还是很灵动的,虽然笔墨不精致,感觉还颇有味道,这点比技巧的娴熟重要得多,应该给予鼓励。

品画: 这幅图中的马头塑造得颇似汉代石雕风格,粗壮大气,不拘泥于精雕细刻,追求一种大家的气势和风范。这个感觉是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引导孩子的笔墨姿态往汉代风格靠拢。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马嘴的问题,原先画得没有那么长,后引导孩子夸张了马嘴的长度,才彰显出这种气势,精彩就在细节处,多一笔少一笔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如果没有让孩子感知到汉代石雕的画像风格,这种感觉也不会有,所以,开眼比技巧重要,传统文化传承的应该是这样的气度和精神。


品画: 这一幅画的是一匹正面奔腾的马,很有难度,很多孩子的灵感都来自于鬃毛的表现,这幅画的精彩处体现在马头的神态,马腿显得僵硬简单了些。孩子的画很难求全,水墨画就是灵光一现的感觉,随着灵感越来越多地展现,笔墨的灵性也会随着感觉接踵而来,千万不要因为一处的笔墨不到位而一味地求全,那样会丧失感觉,退回到只关注笔墨技巧的束缚中,孩子会感觉不轻松,不自信,很累,继而缺失表达的欲望和激情,机械地重复技巧的训练就没滋没味了。

品画: 这幅奔马图是取材于徐悲鸿大师的马延伸创作的,笔墨姿态有徐悲鸿的影响,比如马腿和马头的笔墨造型。借大师的笔势造像是水墨画学习的有效环节,关键是借不是搬,孩子的造型能力也做不到临摹得一模一样,当然更不能去要求孩子照搬模仿,只要是把大师的势表达出来,不求表象的形似,但求意象的神似


品画: 这幅画的笔墨姿态带有明显的孩童稚拙味道,他没有受任何一位大师的影响,完全是自得其乐地画自己的马一一般这样的孩子都有特立独行的性格,不愿意受人牵制和影响,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受。我曾经要求不画轮廓,担心孩子画得死板,而他的轮廓表现却很灵动,别有一番味道。那就放手画吧,不要管太多,因材施教,不需求同,绘画是求异的艺术。


品画: 参照同一张图片画的两幅水墨马,孩子的笔墨姿态呈现出不同的味道,一个憨实可爱,一个灵秀天然,笔墨表达也不尽相同,一个层层叠染、厚实圆润,一个性情泼洒、收放自如,却都呈现出浓浓的孩童趣味,童趣是啥时也不能缺少的。


品画: 参照同一张图片画的两幅水墨马,孩子的笔墨姿态呈现出不同的味道,一个憨实可爱,一个灵秀天然,笔墨表达也不尽相同,一个层层叠染、厚实圆润,一个性情泼洒、收放自如,却都呈现出浓浓的孩童趣味,童趣是啥时也不能缺少的。
上一篇:水墨表达,塑形组合--狼群
下一篇:水墨创造--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