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
水墨花鸟画创作--借题发挥,“照猫画虎”
来源:墨斗:儿童水墨画教程作者:吴林发布时间: 2012-03-30 13:53【字号:大 中 小】点击:
感知了水墨的韵味所在,了解了花鸟画造型的语言特点,开阔了高品位的审美眼界之后,孩子们不管是水墨技艺还是审美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了一个随性自然的良好状态,那我们就寻找些孩子喜闻乐见的符合孩子性情的花鸟画题材进入成熟的花鸟画创作阶段。
花鸟画创作思路需要“借题发挥”,传统师徒式的师承和《芥子园画谱》式的学习方式是不适合孩子的,按部就班教条式的八股学风,成人都会畏而止步,何况天真烂漫的孩子,儿童艺术教育不需要“悬梁刺股”般的痛苦,享受不到快乐,孩子就不干,他不干了你就没招。艺术本就是给人愉悦的,美术活动本就是快乐的体验。传统水墨的学习方式也应该结合当代艺术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以人为本,关注体验,引导孩子深入其中,感受水墨淋漓的快乐。抛开了芥子园,摒弃了生搬硬套的临摹,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创作呢?水墨花鸟题材也不同于低幼儿童画创作,凭空想象是出不来的,还必须要借助于传统经验和现代观念,融合儿童天然拙趣,才能呈现儿童水墨花鸟的品质。还是要先关注下“借”字, “借”是吸纳,不是照搬,就像中药,需要药引子,这是起始阶段,千万不要在“借”字里出不来,借题更重要的是发挥,下面几个创作课程就是研究如何借,借什么,过程中发挥什么,最后呈现的结果又是怎样的,也就是如何“照猫画成虎”。

品画: 看不出画的是什么花,也分辨不出簇拥着花的一团团的墨是叶子还是草丛,混混沌沌的一片百花争艳,生机盎然。此时不需关注画的是不是花了,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借物抒情才是花乌画的至高境界。
①借势——荷花
荷花是花鸟画常见的题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高贵品质,引来N多画家文人借物抒怀,孩子也喜欢荷花,自然生成的点线面组成了颇有趣味的形式美感。怎样画荷花?就这类的技法书籍都能找来一箩筐(套路的技法步骤图最好不要学,一学就死,重复的制造是某些中国画家最大的弊病),古往今来的荷花谱也是数不胜数,如何在浩瀚的荷花精品大作中借到适合孩子的风格样式呢?那就要看看孩子们需要什么,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对症下药,才见奇效。
先来看两张我认为有问题的儿童作品,右边上面这幅图是一个女孩子照着一本荷花技法书,按步骤一笔笔画下来的,当时看到,就感觉似曾相识,绝对的套路下的产品。翻看她带来的《怎样画荷花?》,发现她学得很认真,画得很像,按照书上还真挑不出啥大毛病,说叨这孩子很有天赋和素质,只是笔墨略显稚嫩,不如书上的画家画的熟练。我当即对孩子说:这书是给老爷爷学的,咱不跟着学。下面这幅图是一个男孩子画的荷花,没有技法书的模仿,三下五除二把他脑子里对荷花的印象一股脑地伞倒了出来,前后不到十五分钟,轻松地交上作业,玩去了。这幅作品首先肯定的是够原生态,有儿童味道,画得很性情很热闹,喜欢教这样的孩子,有状态也有潜质。但高品质的花鸟画不能停留在儿童原始的状态就不前行了,在尊重儿童原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孩子的画面感知和审美品位,这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功课,那么不学步骤模仿的套路,也不放任自流,要找到一个怎样的教学结合点呢?还是借一下潘公凯教授的大墨荷来作药引子吧。
分析下面两个孩子的作品,一个是缺少童趣太公式,一个是缺少气势太散乱。潘教授的墨荷突破了传统公式化造型,一股气势贯穿画面始终,感觉他的荷花非常大气、激情,很过瘾,画面里很多元素跟儿童的感觉相似,轻松随性的用笔,自然成拙的造型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因此,就是模仿他的作品也不会流于公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重复的制造,都是激情的进发,画的是感觉、学识和境界,这才是大家。
引领孩子们欣赏感应着潘教授带给我们的激情创造的美感,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快去体验墨荷的气势和韵味吧,下面的几幅作品是在轻松自我的状态下产生的儿童水墨精品,慢慢欣赏吧!
荷花是花鸟画常见的题材,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高贵品质,引来N多画家文人借物抒怀,孩子也喜欢荷花,自然生成的点线面组成了颇有趣味的形式美感。怎样画荷花?就这类的技法书籍都能找来一箩筐(套路的技法步骤图最好不要学,一学就死,重复的制造是某些中国画家最大的弊病),古往今来的荷花谱也是数不胜数,如何在浩瀚的荷花精品大作中借到适合孩子的风格样式呢?那就要看看孩子们需要什么,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对症下药,才见奇效。
先来看两张我认为有问题的儿童作品,右边上面这幅图是一个女孩子照着一本荷花技法书,按步骤一笔笔画下来的,当时看到,就感觉似曾相识,绝对的套路下的产品。翻看她带来的《怎样画荷花?》,发现她学得很认真,画得很像,按照书上还真挑不出啥大毛病,说叨这孩子很有天赋和素质,只是笔墨略显稚嫩,不如书上的画家画的熟练。我当即对孩子说:这书是给老爷爷学的,咱不跟着学。下面这幅图是一个男孩子画的荷花,没有技法书的模仿,三下五除二把他脑子里对荷花的印象一股脑地伞倒了出来,前后不到十五分钟,轻松地交上作业,玩去了。这幅作品首先肯定的是够原生态,有儿童味道,画得很性情很热闹,喜欢教这样的孩子,有状态也有潜质。但高品质的花鸟画不能停留在儿童原始的状态就不前行了,在尊重儿童原生态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孩子的画面感知和审美品位,这是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功课,那么不学步骤模仿的套路,也不放任自流,要找到一个怎样的教学结合点呢?还是借一下潘公凯教授的大墨荷来作药引子吧。
分析下面两个孩子的作品,一个是缺少童趣太公式,一个是缺少气势太散乱。潘教授的墨荷突破了传统公式化造型,一股气势贯穿画面始终,感觉他的荷花非常大气、激情,很过瘾,画面里很多元素跟儿童的感觉相似,轻松随性的用笔,自然成拙的造型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因此,就是模仿他的作品也不会流于公式,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重复的制造,都是激情的进发,画的是感觉、学识和境界,这才是大家。
引领孩子们欣赏感应着潘教授带给我们的激情创造的美感,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快去体验墨荷的气势和韵味吧,下面的几幅作品是在轻松自我的状态下产生的儿童水墨精品,慢慢欣赏吧!


品画: 这幅作品深悟潘教授的墨荷神韵,或许潘教授的语言正是他需要的,如酒逢知己般酣畅淋漓,看似随意略显凌乱的墨线之间一股气势贯穿上下,这就是“势”。得势自得意,这是模式套路永远做不到的,水墨画应该让孩子领悟的是这样的精神和气质。

品画: 这幅墨色饱满的作品出自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孩,她把荷花的势撑得很满,有一种膨胀的感觉,张扬肆意的笔墨挥洒自如,大块的墨色并不感觉沉闷,大气厚重而不失灵气,演绎了荷花的另一种气节。

品画: 这幅墨色饱满的作品出自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孩,她把荷花的势撑得很满,有一种膨胀的感觉,张扬肆意的笔墨挥洒自如,大块的墨色并不感觉沉闷,大气厚重而不失灵气,演绎了荷花的另一种气节。
上一篇:感知水墨韵味
下一篇:水墨花鸟画创作--成熟的味道